别名异名
魁蛤(《名医别录》),海蛤(《图经本草》),花蛤(《梦溪笔谈》)。
(文蛤)
主要成分
本品主要含碳酸钙,甲壳质。
药理作用
文蛤组织的提取液在试管内对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
【性味】苦、咸,寒。
【归经】入肺、肾二经。
功效主治
1、清肺化痰,文蛤味咸,能软坚散结,消散上下结气。性寒,能清热,入肺经,故可清泄肺热而化稠痰。可用于痰热郁结之胸胁疼痛。热痰咳喘等证。《神农本草经》载:文蛤有“主咳逆上气,喘息烦满,胸痛寒热”的功效。
2、软坚散结,文蛤味咸,戚可软坚散结。《神农本草经》载:文蚊“主恶疮蚀痔”。用于瘿瘤、瘰疬等病。主因人体正气不足,以致外邪乘虚入内,结聚于经络脏腑,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等病理变化,而逐渐形成颈前结喉两侧肿大的瘿病;或内脏功能失调,使瘀血、痰饮,浊气停留于体表组织而产生的无自觉症状,长期不易消散的肿块之瘤病。或因痰凝气滞所致的颈侧,颌下,缺盆,腋F等出现累累如串珠的结核,此均为结聚之疾。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结者散之”的治则,可用文蛤软坚散结之功。用治上述疾患。
3、清热生津止渴,文蛤苦寒,寒能清热,苦可存阴。医圣张仲景。用文蛤一味,治“渴欲不止者”之例,意在治疗由于热伤津液,水津不布,引起饮水不止之证;仲景又有用文蛤汤治疗“吐后,渴饮得水而食饮者”之例。均取自文蛤咸以润下,寒以清热,意在清热润燥、生津止渴。凡热病津伤,口渴不已,皆可用之有效。
4、利水消肿,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肾主水,肺肾功能失调,皆可影响水液分布,引起浮肿、小便不利。文蛤入肺、肾二经,可利小便,通水道,而消肿,用于治疗水肿,腹水,咳逆上气等证,其利水重在消肿,水气头面浮肿最为适宜。
5、鉴别应用
①海浮石与文蛤两者性味,功效均相似,但海浮石体轻上浮,重在除粘痰积块。除上焦痰热,及老痰胶粘积块为其所长;文蛤清降痰热之中,尚能利气机。对于热邪痰结气闭之咳嗽胸痛者多选用之。
②文蛤与瓦楞子,两者均能化粘痰。然文蛤性寒,对于肺热,肺燥咳血多用之。瓦楞子性平,能消一切痰积。文蛤能利水消肿,瓦楞子可制酸止痛。
⑧海藻与文蛤,两药均味咸性寒,都有软坚散结,利水消肿之作用。而海藻入肝,软坚散结力强,适用于凄瘤结肿、肝肿大;文蛤主入肺,清降痰热力较好,多习于痰火咳嗽胸痛之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一15克。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气虚有寒者慎用。
【配伍应用】
1、配菊花,清热化痰。菊花疏风清热,平降肝阳,蛤粉清肺化痰,软坚散结。二药相伍,即可清肺泄热,又能化顽稠之痰,用于治肺热痰稠,每每有效。
2、配青黛,清热化痰、软坚敬结。青黛减寒入血分,争写肝火。文蛤清泄肺热、且能软坚。两药配伍、一清一散。专化热痰,对肝火犯肺之咳逆气喘,夜咳较甚者为佳。
3、配昆布,消痰散结,利水消肿。昆布与文蛤,均有消痰散结,利水消肿之功,二药合用,相辅相成。用于治疗瘿痛、瘰疬、痰饮、水肿等证。
4、配石膏,清热止渴。石膏甘寒,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为治肺胃气分实热要药。文蛤清热生津,二药相伍,文蛤得石膏,其清热力增强,石膏得文蛤,则生津止渴力强,对于热病伤津而烦渴者,实为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