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介绍
【正名释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本药茎叶嫩时及果实熟后可食,李时珍谓:“芡可济俭歉,故谓之芡”,药用为芡的果仁,故名芡实。
【拉丁用名】Euryale ferox Salisb.
【别名异名】卵菱(《管子》),鸡头实、雁喙实(《本经》),鸡头、雁头、乌头(《方言》),水流黄(《东坡杂记》),水鸡头(《经验方》),刀芡实、苏黄、黄实(《江苏植药志》),鸡咀莲(《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鸡头苞(《江西中药》)。
【处方用名】南芡实、大芡实、芡米、芡实。
性味归经
【性味】甘、涩,平。
【归经】入脾,肾二经。
功效主治
1、固肾涩精芡实其味涩,入足少阴肾经,功专固肾涩精,常用于遗精,淋证,小便禁等证。
2、补脾止泻本品性甘涩,入脾,初益脾气,健脾助运,涩肠止泻,常用治泄泻,痢疾等证。
①泄泻,长期饮食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缠绵, 致腰胃虚弱,而失于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以致水反成 湿,谷反成滞,湿滞内停,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 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 脘闷不适,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 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本品功专补脾止泻,恰 如《本草求真》所云:“芡实如补脾,以其味甘之故,……惟 其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泄泻腹痛可治。”芡实健脾利 湿,涩肠止泻,故常用于脾胃虚弱,健运失司之泄泻证。
②痢疾,因病久痢不愈,脾胃虚弱,久而及肾,或劳 役过度及禀赋不足,脾肾素弱,又患下痢迁延不愈,以致 精血被夺,百脉空虚,痢下不休,名日劳痢。症见痢下赤 白,日久不愈,午后潮热,形体虚赢,五心烦热,纳食乏味, 怯寒少气,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皮毛枯萎,肌无膏泽,两 目无神,舌红或淡白,脉细弱无力或虚大。本品功能补益 脾肾,滋阴添精,涩肠止痢,祛湿且益胃气,乃祛邪与扶正 并举之品,堪称劳痢之要药。
3、利水渗湿本品又名鸡头实。《本草经百种录》:“鸡头实,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芡实功专利水渗湿,补益脾肾,可用于带下,着痹等证。
①带下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气结,脾运失职,水湿内停,湿邪下注,任脉失固,带脉失约而致脾气虚之带下证。症见带下量多,色白,如涕如唾,甚者绵绵不绝,无臭,可伴见神疲倦怠,纳少便溏,腹胀足肿,头发昏闷,面色萎黄或白,舌质正常或略淡,苔白,脉缓弱。本品功能补益脾气,利水渗湿兼能收涩,故善治脾气虚性带下证。
②着痹《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感受风寒湿邪而以湿邪偏盛,留于肌肉和肌肤,阻滞关节,湿性重浊粘滞,可见胶体关节重着,酸痛,或有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等证。本品功能利水渗湿。《神农本草经》曰:“主湿痹腰脊膝痛。”芡实健睥司运而祛湿善疗着痹。
鉴别应用
生芡实长于固肾涩精,用于梦遗滑精,尿频,白带。炒芡实专于补脾止泻。用于脾泄泻,小儿疳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或入丸散。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外感病不宣应用,恐其恋邪。新产应用不利,恶露外排也当慎用。《随息居饮食谱》:“凡外感前后,疟痢疳痔,气郁痞胀,溺赤便秘,食不运化及新产后皆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