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为中央10套cctv10科教频道健康之路2022年2月6日节目视频及要点内容文字笔记,本期主题《知时节 迎新春(五)》。做客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钱会南。主要内容:清明时节和养生之道。
一首古诗 一个节气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一个晴朗的清明节郊外踏春的所见所想。诗歌将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形象地刻画出来,让人感受到清明时节的气清景明。
清明时的奇妙天象
四季和节气的气候变化规律是由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位置变化形成的。在科技落后的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就通过观察太阳照射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和北斗七星勺柄位置的变化发现了这些规律,创立了24节气这个古老而又科学的时间制度。古人发现,北斗七星的斗柄运行一圈就是一年,于是把这个圈等分为24份,对应二十四节气,斗柄每转动15°为一个节气。当北斗七星斗柄指向15°时,就是清明到了!
有天象的变化,对应就有地象的变化,而地象的变化就是七十二候。每一个节气有三候。这七十二种物候的变化就代表了全年自然万物的变化过程,周而复始。
清明时节的三候
一候桐始华。清明时节,桐花开了。
二候田鼠化作鹌。古人认为鼠为阴,鹌属阳。清明时节,田鼠钻进洞里,被生长起来的青草所遮盖。这时和田鼠外形相似的鹌鹑就显得格外突出,所以“田鼠化作鹌”。这也是对清明草长莺飞场景的一种描述。
三候虹始见。清明时节,降雨增多,湿度增大,更加容易见到彩虹。
(图:清明时节的三候)
顺应清明巧养生
放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风筝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由墨子制作,由于当时是用竹片和木片做成的,所以当时叫木鸢。在汉代的时候,随意造纸术的发明,风筝的的制作也有了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韩信用纸做的风筝(纸鸢),用于测量军营到皇宫的距离。
清明时节,气温适宜,这时候的东风、喧风非常有利于风筝的上行。春季是肝主令的季节,清明节天气变热,肝火容易旺盛,养生要特别注意“降肝火”。放风筝时,大家“张口望视”,眼睛跟随风筝的飞行而不断转动,这都有助于我们泄热、明目。
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望视,以泄内热——《续博物志》
儿童放之空中,最能清目——《燕京岁时记》
吃青团
清明时节,自古都有吃青团的风俗。虽然材料、做法、形状稍有不同,但都是用糯米做主要原料,用植物汁液将糯米染成绿色。
制作青团,有的用艾叶、青蒿,还有的地方用白蒿。从养生的角度专家推荐用白蒿制作青团,“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砍柴烧”,也就是说,三月的茵陈很嫩,清热利湿、凉血去肝火,但这时候苦味儿重,一般用来入药。到了四月,白蒿苦寒的味道减轻,芳香的味道更突出,用它制作青团食用,正好符合了清明时节“清肝火”的养生原则。
吃蒲公英
蒲公英清热泄火、消肿散结;桂花露舒肝理气、醒脾开胃。清明节,用蒲公英加上桂花露,制作一道肝脾两调、功能合理的凉拌蒲公英吧!
荡秋千
荡秋千是大家在清明节非常喜欢的一项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清明节也叫“秋千节”。在1991年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会上,荡秋千还成为了正式的比赛项目。
荡秋千不仅可以锻炼我们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还可以锻炼体魄、提高胆略,真是既有趣又有益!
1845
【视频地址】https://tv.cctv.com/2022/02/06/VIDEimS7Bt1LEcag7aWmpRBQ2202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