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异名
莨菪子(《本经》),莨菪子(《本草经集注》), 牙痛子(《本草原始》),小颠茄子(《岭南采药录》),熏牙子(《陕西中药志》)。
药理作用
1、对腺体、平滑肌的影响, 阿托品在一般治疗量时,对分泌机能即呈强大的抑制作用,引起口干与皮肤干燥;较大剂量(1毫克)可减少胃液分泌量,但往往不降低其酸度。治疗量的阿托品,对于平滑肌脏器的正常活动影响很小,但当它们有过度的收缩或活动时,便能表现出显著的松弛作用,故可用于胃肠痉挛,输尿管痉挛,以及膀胱刺激症状等,亦能缓解贲门与幽门痉挛,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时可与抗酸药合用。其抑制腺体的作用,尚可用于麻醉前给药,东莨菪碱的此项作用更强。此外,尚可用于盗汗及流涎。天仙子的作用与颠茄相似,但含有效生物碱的量较少。
2、对心血管的作用,阿托品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从而使心率加速,此外尚能取消迷走神经机能过度所致的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可用于锑剂中毒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
3、对中枢神经系统:治疗量能兴奋迷走神经及呼吸中枢,但东莨菪碱则表现明显的镇静作用。
4、对眼:阿托品有散瞳,升高眼压与调节麻痹的作用,因此可用于虹膜炎及睫状肌炎,使发炎组织停止活动,减少刺激而促使痊愈。由于其升高眼压的作用,对青光眼患者应禁用。
5、毒性作用: 阿托品作用范围很广,利用其一种作用于治疗时,其他作用即成为不需要的副作用,5—10毫克即能产生显著的中毒症状,最低致死量则为0、08~ 0、13克,相差十几倍。
加工炮制
1、净制拣去杂质。
2、《雷公炮炙论》:“修事十两,以头醋一镒,煮尽醋为度,却用黄牛乳汁浸一宿,至明,看乳汁黑,即是莨菪子,晒干别捣重筛用。”
性味归经
【性味】苦、辛,温,有毒。
【归经】入心、肝、胃三经。
功效主治
1、有止惊定志之效。
2、具有行气止痛之效。适用治胃疼,牙痛,泻痢腹痛。
3、有散寒通痹之功,适用于风寒湿痹。本证多由卫气不固,腠理空疏,又因劳累之后,汗出当风,或涉水冒寒,坐卧湿地等,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引起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者屈伸不利等。天仙子具有散寒祛湿,通痹之效,用于寒湿痹证最为适宜。如《本经》:“主肉痹拘急。”
4、有燥湿止痒之效:如《日华子本草》曰:“洗阴汗。”适用于湿热蕴结,注于下焦所致的阴部搔痒之症。用于仙子煎汤外洗,疗效甚佳。
5、鉴别应用,:珍珠母与本品皆有止惊定痫之效。但珍珠母咸凉质重,入心肝二经,既能清心肝二经之热,又能平肝阳,镇心神,故凡心肝热,阳浮于上之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癫狂惊痫,肝热目赤用之均效。而天仙子味苦辛性温有毒。入心胃肝三经长止惊定痈,又善行气止痛,燥湿止痒。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5—1、5克。外用:煎水洗,研末调敷或烧烟熏。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神农本草经》:“多食令人狂走。”
2、《雷公炮炙论》:“勿误服,冲入心,大烦闷,眼生星火。”
3、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
配伍应用
1、配木香,用于气滞胃脘痛及牙痛等。
2、配独活,共奏祛风散寒,除湿通痹之功。适用于风湿痹痛之证。
3、配天麻,祛风定痫作用增强。适用于风痫,癫痫之证。
方剂制剂
1、莨菪子散(《古今录验方》) 猪卵一具(阴干百三):莨菪子三升,牛黄八分,鲤鱼胆五分,桂心十分,上五味,切,以清酒一升,渍莨菪子,暴令干尽酒止,乃捣令下筛。酒服五分匕,日再,当如醉,不知稍增,以知为度、治五癫,反侧羊鸣,目翻吐沫,不知痛处。
2、妙功散(《普济方》) :大黄五钱,莨菪子一两。上捣罗为散,每服一钱,米饮调下,食前。主治:赤白痢疾、脐腹疼痛,肠滑后重。
3、治水泻日久方(《圣惠方》) :青州干枣十个,去核、入莨菪子填满。扎定,烧存性。每粟米饮服一钱。
4、治年久呷嗽方(《崔氏纂要方》) :莨菪子、木香、熏黄等份。为末,以羊脂涂青纸上,撤末于上,卷作筒,烧烟熏吸之。
5、治风痹厥痛方(《圣济总录》) :天仙子三钱 (炒),大草乌头、甘草半两,五灵脂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以螺青为衣。每服十丸,男子菖蒲酒下,女子芫花汤下。
6、治积冷痃癖,不思饮食,四肢赢困方(《圣惠方》) :莨菪子三分(水淘去浮者),大枣四十九枚。上药,以水三升相和,煮水尽,即取枣去皮核。每于食前吃一枚,粥饮下亦得,觉热即止。
7、治恶疮似癞方(《千金方》) :烧莨菪于末敷之。
8、治打伤破,腹中有瘀血方(《千金方》) :末莨菪子敷疮上。
9、治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千金方》) :醋和莨菪子末,敷头上。
(天仙子)图片源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