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蒿介绍
【正名释名】始载于《名医 别录》。为菊科植物牡蒿的全草 牡。与牝相对,指鸟兽雄性,植 物雄株,此蒿之无子者,故名牡 蒿,诸蒿叶皆尖,此蒿叶独爹而 秃,有齐头蒿之名称。
【别名异名】蔚(《诗经》),牡蔽(《毛诗传》),齐头蒿(《唐本草》),水辣莱(《救荒本草》)布菜、铁菜子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土柴胡(《陆川本草》),猴掌草(《江西民间草药》),流尿蒿(《四川中药志》),臭艾、碗头青、油艾(《闽东本草》),油蒿、油蓬、奶疳药、花艾草、六月雪、老鸦青、乌莲蒿、马根柴、鹅草药(《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脚板蓠(《湖南民间药物资料》),牛尾蒿、白花蒿、熊掌草(《江苏药材志》)。
【处方用名】牡蒿。
药理作用
全草的乙醇或丙醇的提取物有抗红色毛癣菌的作用。
加工炮制
除去杂质、残根,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苦、微甘,寒。
【归经】入心、肺、大肠三经。
功效主治
1、疏风、清热、解毒 牡蒿其味辛、苦,性寒,具疏风,清热、解毒之功,故可用于外感风热及因内热而致各种病症,《四川中药志》“能清血热、肝热,退潮热。”
2、杀虫解毒 牡蒿其味苦,具解毒杀虫之功。故可用于各种因虫毒所致疾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克;或捣汁。外用:煎水洗。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体弱虚寒者慎用。
2、孕妇慎用。
【配伍应用】
1、配板兰根二药都能清热、解毒、凉血,相须为用功效更显著,用予风热感冒、潮热、痈毒等。
2、配牛蒡子牡蒿清热解毒力佳,又能散结消痈。牛蒡子辛苦而凉,为解毒利咽要药。其辛能散结,苦能泄毒,凉而清热。二药同用,具通泄解毒、散结消肿之功,可治热毒内盛之咽喉红肿,痄腮发颐及疮疡肿毒等病。
3、配菊花 二药都能清热解毒,疏散表邪,相配可用于热病初起,疮疡,丹毒及急牲传染病发热等。
方剂制剂
1、牡蒿汤(《海上名方》) 齐头蒿根、滴滴金根各一把。擂生酒一钟,发病前服,以滓敷寸口。本方用治疟疾寒热。
2、治妇人血崩方(《闽东本草》) 牡蒿一两,母鸡一只,炖熟后去渣,食鸡肉与汁。
3、治喉蛾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牡蒿鲜全草一至二两。切碎,水煎服。
4、治疥疮湿疹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牡蒿煎水洗患处。
各家学说
1、《唐本草》:“牡蒿,齐头蒿也,所在有之。叶似防风,细薄无光泽。”
2、《本草纲目》:“《尔雅》:‘蔚,牡葭。’蒿之无子者。则牡之名以此也。诸蒿叶皆尖,此蒿叶独爹而秃,故有齐头之名。“齐头蒿,三、四月生苗,其叶扁而本狭,末爹有秃歧,嫩时可茹,鹿食九草,此其一也。秋开细黄花,结实大如车前实,而内子微细不可见,故人以为无子也。”‘擂汁服,治阴肿。”
3、《名医别录》:“充肌肤,益气,令人暴肥。”“味苦,温,无毒。”
4、《医林纂要》:“治口疮,除疳,去虫蜃。”“辛苦、寒。”
5、《分类草药性》:“治伤寒结胸,热症发狂,补五痨七伤,治痔疮,酒毒,下血。”
6、《江西民间草药》:“小儿食积痞块发热。”
7、《四川中药志》:“能清血热、肝热、退潮热。治咳嗽,大小便不通。”“性平味淡,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