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路: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结肠炎20210916
以下内容为中央10套健康之路2021年9月16日节目视频及要点内容笔记,本期主题《百年协和·抚“胃”仁心》。主要内容: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背后的那些动人故事等。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见证了中国消化病学辉煌的历程。经历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消化内科已经发展成为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重点学科。
消化内科是协和医院建立最早的科室之一。1930年张孝骞主任首次在协和医院建立消化专科,协和医院也是全国第一个开设了消化专科门诊的医院,到1993年北京协和医院消化专业组就变成了独立的学科。张孝骞主任是消化内科的创立人,同时也是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他一生践行临床工作,永远把病人放在第一位,这种精神也影响着一代代消化内科医生。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统称叫作炎性肠病,这是一种由免疫导致的肠道炎症。协和医院至今依然保存着一份长达200多页的病历,里面记录着一位克罗恩病患者的治病经历,厚厚的病历倾注了30多个科室、200余位医生的心血,“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为了患者,协和医生始终全力以赴。
消化道是情绪的晴雨表
失恋、家庭、婚姻、职场等问题所带来的心理障碍,都可能引发消化道疾病。对此,协和医院展开多学科协作,制作出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并率先设立消化心理联合门诊,针对由情绪波动引发的神经性胃肠疾病患者,协和医生从胃肠神经互动的角度出发,在心理、消化、生理三个层次开展认知行为治疗,同时配合使用抗焦虑、抑郁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纤维内镜的引进
陈敏章教授,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将纤维内镜从日本引进到中国,并设立学习班为全国各地的医生进行培训。在陈敏章教授的不懈努力下,软式纤维内镜得以取代硬式内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如今的电子内镜相对于纤维内镜,管子更加纤细,柔韧度更好,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同时电子内镜的图像分辨率更高,可以观察到一些比较细微的病变,还能够在内镜下完成手术,这对于早期消化道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