葳蕤的用法及各家学说-方剂制剂

方剂制剂

1.葳蕤汤(《千金要方》)葳蕤、白薇、麻黄、独活、杏仁、川芎、青木香、石膏、甘草。主治:风温初起,脉阴阳俱浮,汗出体重,喘息,嘿嘿但欲眠等。

2.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 玉竹、葱白、薄荷、桔梗、白薇、炙甘草、大枣。主治:素体阴虚、外感风热。症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咽干咳嗽、痰稷难出,心烦口渴等。

3.甘露汤(《圣济总录》)葳蕤、薄荷、生姜、蜜。主治:眼见黑花、赤痛昏暗等。

4.玉竹麦门冬汤(《温病条辨》)玉竹、麦冬、沙参、生甘草。主治:秋燥伤及胃阴。症见:口舌干燥,烦渴饮引等,

5.益胃汤《温病条辨》) 沙参、麦冬、冰糖、生地、玉竹。主治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者。症见:口渴咽燥、舌于少津、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

各家学说

1.《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黯,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生山谷。”

2。《名医别录》:“无毒。主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疼,及目痛眦烂泪出……生太山及丘陵。立春后采,阴干。”

3。《雷公炮炙论》》:“凡使(葳蕤)勿用钩吻并黄精,其二物相似葳蕤,只是不同,有误病人。萎蕤节上有毛。茎斑,叶尖处有小黄点。”

4.《日华子本草》:“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

5.《本草图经》:“葳蕤,生泰山山谷丘陵,今滁洲,舒洲及汉中皆有之。叶狭而长,表白里青,亦类黄精。茎干强直似竹箭,干有节。根黄多须,大如指,长一、二尺,或去可啖。三月开青花,结圆实。立春后采根阴干。”

6. <本草纲目》:“性平味甘,柔润可食。故朱肱《南阳活人书》治风温自汗身重,语言难出,用葳蕤汤以之为君药。予每用治虚劳寒热,痎疟及一切不足之症,用代参、芪,不寒不燥,大有殊功。不止于去风热湿毒而已,此者人所未阐者也。”

7.《本草经疏》:“其性本醇良,气味和缓,故可长资其利,用而不穷。正如斯药之能补益五脏,滋养气血,根本既治,余疾自除。”

8.《本草新编》:“葳蕤性纯,其功甚缓,不能救一时之急,必须多服始妙。用之于汤剂之中,冀目遂之带速效难矣。且葳蕤补阴,必须人参补阳,则阴阳有既济之妙,所新收之功用实奇。……盖人参得葳蕤而益力,葳蕤得人参而鼓勇也。”

9.《本草备要》:“若急虚之证,必须参、芪、方能复脉回阳,斯时即用葳蕤斤许,亦不能敌参、芪数分也。(若)因李时珍有可代参、芪之语,凡遇虚证,辄加用之,曾益于病者之分毫哉。”

10.《本草便读》:“葳蕤,质润之品,培养肺脾之阴,是其所长,而搜风散热诸治,似非质润味甘之物可取效也。如风热风温之属虚者,亦可用之。考玉竹之性味,功用,与黄精相似,自能推想,以风温风热之证,最易伤阴,而养阴之药,又易碍邪,唯玉竹甘平滋润,虽补而不碍邪,故古人立方有取乎此也。”

11.《本草正义》:“玉竹,味甘多脂,柔润之晶,《本草》虽不言其寒,然所治皆燥热之病,其寒何如,古人以治风热,盖柔润能息风耳,阴寒之质,非能治外来风邪。凡热邪燔灼,火盛生风之病最宜。今惟以治肺胃燥热,津液枯涸,口渴嗌干等证,而胃火炽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饥者,尤有捷效。”

(葳蕤)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点击显示
· 白菖的用法和各家学说
· 人参的用法-方剂制剂
· 甘草的用法-方剂制剂
· 冰片的用法- 方剂制剂
· 人参的各家学说及古籍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