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板归-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犁头刺腾 (《物理小识》),老虎利(《生草药备要》),雷公腾(《救生苦海》),河白草、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钩、烙铁草、倒挂紫金钩、犁尖草、括耙草、龙仙草、鱼尾花、三木棉(《纲目拾遗》),犁头、蛇不过、急改索、退血草(《植物名实图考》),虎舌草(《天宝本草》)。
药理作用
强心作用;抗菌作用。
加工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
2、切制稍润,切段,阴干。
性味归经
【性味】酸、苦,寒、平。
【归经】入肾、大肠、膀胱、肺、肝五经。
功效主治
1、利水消肿:本品用治水肿,对风湿浸渍型有效,本型多因外感风邪水湿,冒雨涉水,或居潮湿之地,风湿困遏肌表,肺主一身之表,风湿困表则肺气闭郁不宣,通降失调,水之上源失于通调,,则水液潴留而发生水肿。症见:身肿重,目窠下肿,则皮肤光泽,不恶寒,骨节不痛,或有汗出恶风,胸闷,咳逆,尿少,小便黄其道反白,舌水滑。脉濡或沉。本品苦,平,归肺经,苦可降泄,肃降肺气,通调水道。亦有燥湿之效,可祛在表之湿邪。达利水消肿之效。
2、清热解毒:本品苦、寒,具清热解毒之效,可用治痢疾、丹毒、瘰疬、黄水疮、淋浊等证。
3、利湿退黄:可用治湿热黄疸。本病多因湿热蕴结中焦,熏蒸肝胆,胆液外泄,浸渍于肌肤而发黄。临床常见:目黄身黄,黄色鲜明,或见发热,口渴,身倦无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厌恶油腻,恶心呕吐,小便深黄或短赤,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本品苦寒,清肝胆湿热,分利湿热从小便而去,则诸证自除。
4、鉴别应用:扛板归与泽泻,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泄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痰饮等。扛板归酸、苦寒,归肾、大肠、膀胱、胆经。功效利水消肿,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可用治水肿、痢疾、丹毒、淋浊及黄疸等证。二药相配可用治水肿、淋浊、痢疾等诞。是为相同之处,但扛板归亦具利湿退黄之功,可用治湿热黄疸;泽泻可用治痰饮所致的眩晕证,是为二首同中之异。
用法用量
内服:9—15克,煎汤。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泽泻为之使。
2、体质虚弱者慎服。
【配伍应用】
1、配泽泻,使利水渗湿之效增,用治水肿诸证,疗效增强。
2、配车前草,车前草清热解毒力强;本品祛湿力胜,一偏清,一偏利,二药配伍,相辅相成,使利湿消肿、清热解毒之力增强。
3、配苦参: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可用治湿热所致的黄疸、泻痢、带下阴痒等证,及皮肤瘙痒、脓疱疮、疥癣诸证。本品苦寒,功效清热解毒,可用治脓疱疮,既可内服,亦可外用。
4、配龙胆草,使之苦寒之力增强,清利肝胆湿热,治疗湿热黄疸之效尤佳。
5、配黄柏,使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增强,用治湿热泻痢,疗效增强。
方剂制剂
1、治水肿胀方(《救生苦海》) :平地木三钱,雷公藤五钱,车前草四钱,天青地白草三钱,路路通五个。打碎煎服。
2、治急性扁桃体炎方(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石豆兰(《兰科麦斛)一两,本品二两半,一枝黄花五钱。水煎,分二次服。日一剂。
3、治缠腰火丹(带状疮疹)穷(《江西民间草药》) :解扛板归叶,捣烂绞汁,调雄黄末适量,涂患处,一日数3 次。
4,治瘰疬方(《江西民间草药》) :本品七钱,野南瓜根三两,猪瘦肉四两炖汤,以汤煎药。孕妇忌服。
5、治痈肿方(《福建中草药》) :鲜扛板金草二至三两。水煎,调黄酒服。
6、治乳痈痛结方(《闽东本草》) :鲜扛板归叶洗净杵烂,敷贴于委中穴;或与叶下共捣烂,敷脚底涌泉穴,左痛敷右,右痛敷左。
7、治坐板疮方(《王秋泉家秘》) :乌贼骨五钱,雷公藤三钱。共为细末擦之,干则以菜油调敷。
8、治湿疹、天疱疮、脓疱疮方(《福建中草药》) :鲜扛板归全草二两。水煎服。
9、治慢性湿疹方(《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本品四两。水煎外洗,每日一次。
10、治黄水疮方(《贵阳民间药草》) :蛇倒退叶(为细末)一两,冰片五分,混合,麻油涂搽。
11、治下肢关节肿痛方(《福建中草药》): 鲜扛板三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服。
12、治痔漏方(《江西民间草药》) :本品七钱至一毳,猪大肠不拘量,同炖汤服。
13、治附骨疽方(《江西民间草药》) :本品七钱三一两,酒水各半煎二次,分服,以渣捣烂敷患处。
14、治蛇咬伤方(《万病回春》) :扛板归叶不拘多少,捣汁酒调,随量服之,用渣搭伤处。
(扛板归)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