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蓟的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虎蓟(陶弘景),刺蓟、山牛蒡(《日华子本草》),鸡项草(《本草图经》),马蓟(《范汪方》),野红花(《本草纲目》),恶鸡婆(《草木便方》),鸡姆刺(《质问本草》),山萝卜(《贵州民间方药集》)。

(大蓟)

化学成分

全草含生物碱挥发油。鲜叶含柳穿鱼甙(Pectolinarin)。根含生物碱,经薄层定性含绿原酸及黄酮类化合物,蓟属(cirsium)其他植物含有黄酮类化合物(cirsitakaoside,dirsitaogenin)及绿原酸。

药理作用

1、对血压的作用: 根水剂、碱液、酸性醇浸出液以及叶水剂,对犬均有降压作用。水、乙醇浸出液对猫、兔有降压作用。临床用根的片剂治疗高血压有一定的疗效。

2、抑菌作用: 体外试验鲜根煎剂对甲型链球菌有抑制作用,鲜叶煎剂对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根煎剂及全草蒸馏液(1:4000)和乙醇浸剂(1:30000)均能抑制人型结核杆菌生长。

加工炮制

1、净制拣去杂质。

2、切制除去杂质,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根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3、炮炙

炒炭:取大蓟段或根片,置锅内用盛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喷淋水少许。取出晾干。

性味归经

【性味】甘、苦,凉。

【归经】入心、肝二经。

功效主治

1、凉血止血:大蓟性味甘凉,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证,如《滇南本草》:“止吐血,鼻血。治注儿尿血,妇人红崩下血,生补诸经之血……”。

2、祛瘀消肿:鲜大蓟性凉苦,有破血散瘀解毒消痈之功,如《日华子本草》曰:“大蓟叶凉,治肠痈腹藏瘀血。血运扑损,可生研酒并小便任服,恶疮疥癣,盐研罨敷。”

鉴别应用

鲜大蓟:擅长凉血消痈肿,外敷捣烂治疮疡。大蓟:凉血止血,消痛力弱,化瘀消肿,止血力强。大蓟炭:除大凉之性,专收敛止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脾胃虚寒,无瘀滞者忌服。

2、《本草品汇精要》:“忌犯铁器。”

3、《本草经疏》:“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饭食之证。”

【配伍应用】

1、配蒲黄:蒲黄性味甘辛,专入血分,又取体轻行滞,味甘和血,上治吐衄咯血,下治肠风崩漏。大蓟味甘苦,性凉,入心肝经,有凉血止血,逐瘀消肿之功。二药相伍,功效益彰,凉血止血作用增强。

2、配茜草:茜草、大蓟性均寒凉,有凉血止血之功。茜草味苦性寒,凉血止血,活血祛瘀为长,大蓟性凉味甘苦,甘能解毒消痈,性凉苦泄,破血散瘀。二药一苦寒一甘凉,相须伍用,共奏凉血止血,祛瘀消肿之功。用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崩漏下血之证。

3、配金银花:金银花性味甘寒,善清热解毒,且有轻宣疏散之效。大蓟性凉味甘苦,长于凉血止血,逐瘀消肿,二者伍用,相须配对,产生协同作用,使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效倍增。主治肠炎,痢疾,便脓便血。

4、配小蓟:凉血止血,破血除瘀。大蓟、小蓟性味相同,性凉,味甘苦,均入心、肝二经。小蓟凉血泄热以止血,兼可利尿,故擅治尿血。大蓟性凉苦泄,凉血止血,散瘀消痈力量较强。二药相伍,功效益彰,共奏凉血止血,散瘀消肿之效。

5、配侧柏叶:侧柏叶苦涩微寒,为凉血止血之佳品。大蓟甘苦性凉,既有凉血止血之功,又有散瘀解毒之效。二药配伍,相得益彰,使凉血止血作用增强,主治血热妄行之证。

点击显示
· 侧柏叶-功效及作用-侧柏叶洗头治疗脱发
· 地榆-功效与作用
· 鹧鸪菜的功效及作用
· 鹤虱的功效及作用
· 天冬_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