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吻的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野葛(《神农本草经》),秦钩吻、毒根(《吴普本草》),冶葛、胡蔓草 (《南方草木状》),黄野葛(《千金方》),除辛(《蜀本草》),吻莽、断肠草(《梦溪笔谈》),黄藤、烂肠草 (《纲目》),朝阳草(《生草药性备要》),大茶药、虎狼草(《岭南采药录》),梭葛草(《福建民间草药》),黄花苦晚藤(《广西药植图志》),黄猛菜(《广西中药志》),大茶藤、大炮叶(《中国药植图鉴》),苦晚公、荷班药 (《岭南草药志》),发冷藤、大茶叶、藤黄(《广西药植名录》),大鸡苦蔓、羊带归、梭柙(《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中药大全)
药材鉴别
多年生草本,枝光滑。叶对生如葛。赤茎如箭而方,长7一12厘米。根黄色,正月采之。产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药理作用
根、茎、叶三部分均有剧毒。对于大茶药和北美大茶药之化学与药理,三十年代我国学者有较详尽的研究。钩吻的主要毒性成分为钩吻素子、钩吻素寅、钩吻素卵等。其作用性质与北美钩吻中所含生物碱钩吻素甲、钩吻素乙相似,但毒力稍逊,钩吻素寅对家兔之最小致死量为 0.8毫克/公斤。中毒之主要症状为呼吸麻痹,轻者呼吸困难,重者死子呼吸停止。致死量之钩吻素乙使动物呼吸停止后,心脏仍继续跳动,呼吸之抑制并非中枢性,去大脑或切断迷走神经均不影响钩吻素乙对呼吸的抑制,麻黄碱、印防己毒素亦无显著解救作用。另一方面,对末梢性的神经肌肉装置,并无直接麻痹作用,钩吻素乙对连神经之离体膈肌。能抑制并停止其节律收缩,与在位膈肌之作用相同。呼吸停止后直接刺激膈神经,仍能引起膈肌收缩。此外,在动物中毒后,皆表现眼睑下垂,垂头,脚软,全身肌肉虚弱,故推测其作用在脊髓运动神经原之麻痹。 钩吻素甲对小鼠有镇痛作用,其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但也有报告,如与阿斯匹林合用则镇痛作用增强,胜过单用时之效力,并称在临床上也获得较好效果,推荐的剂量,阿斯匹林为300- 500毫克,钩吻素甲为 0.5- 2毫克。
钩吻素乙对循环系统无显著作用。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此可被氯化钡、肾上腺素所拮抗.但阿托品无效。小量时引起脉搏加速,乃由于迷走张力之降低,此时血压可仍无明显变化;大量时则抑制心脏而招致血压下降,降压主要由于心脏之抑制,部分也由于血管运动中枢兴奋性的下降,中毒量可引起心室颤动。钩吻素甲能阻断电刺激心迷走神经或注射乙酰胆碱引起之降压反应,它有微弱的5羟色胺样作用,能加强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对犬、兔小肠及子宫,小量略兴奋,大量抑制,乃对平滑肌的直接作用。国产钩吻对平滑肌亦呈抑制作用,并与乙酰胆碱、氯化钡相拮抗。钩吻素甲无箭毒样作用,不麻痹神经节,亦无中枢镇静作用。国产钩产钩吻与钩吻素甲有散大瞳孔的作用。
临床上有用钩吻素甲治疗神经痛,特别是三叉神经痛,也有用其酊剂治急性脊髓灰白质炎。由于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距其近。故应用时需十分小心,严密观察,特别是呼吸的情况。局部可用于扩瞳,但刺激性大,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加工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
2、切制洗净、切段、干燥。
性味归经
【性味】辛、苦,温,有毒。
【归经】入心、肺、大肠、小肠四经
功效主治
1、祛风除湿:本品辛苦,温,辛能行能散,苦能燥湿,温能通。故有祛风通络,散寒止痛之功。
2、软坚散结本品味辛苦,性温,辛能行气行血,温能截寒通络.故有软坚散结之功,常治疗瘰疬,瘕等证。
3、消肿止痛:本品辛温,辛能行散,温能通络,故有消肿止痛之功。用于跌打损伤,闭合性骨折,瘀肿疼痛偏寒者。
4、解毒杀虫本品味辛苦,性温,有毒,具有解毒杀虫之功。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攻毒拔毒,杀虫,止痒”,故常用于疔疮,疥疮等证。
5、利水平喘:本品辛温,有毒,入心、肺、大小肠经,具有利水平喘之功。《本草纲目》:“咳逆上气,水肿。” 故可治疗喘证,水肿。但因本品剧毒,临床少用。
用法用量
内服:参考量0.5―2毫克,但本品剧毒。多作外用。 外用:捣敷成研末调敷;煎水洗或烟熏。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半夏为之使,恶黄芩。”(《本草经集注》)
2、本品有剧毒,一般只作外用。
【配伍应用】
1、配白芷,白芷辛。温,归肺,肾经,外用具有祛风、燥湿、止痒的功能,两药配伍,常外用于疥疮等证。
2、配青黛,青黛咸,寒。外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肿之功。配合钩吻之祛风、攻毒、消肿、止痛。外用于痈肿,疮毒等证。
3、配防风,钩吻外用具有祛风除湿之效,防风辛、甘,微温,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之功,两药配伍夕卜用,共奏祛风胜湿之效,用于风湿性关节痛,据《广西药植图志》:以上二药共研粗末,用纸卷烧烟,熏患处。
4、配五倍子,五倍子酸、涩,寒。外用具有解毒、消肿、收湿、敛疮之作用,配合钩吻之祛风、攻毒、消肿、止痛,外用于疥疮,肿毒等症。
方剂制剂
1、治疥癞方(《岭南草药志》) :断肠草、自芷、青黛、五倍子、桔矾、马前子、蛇退各二钱、梅片四分、松香、雄黄各一钱五分。共为细末,以蜡油熔化和药膏帖之。主治疥癞。
2、治瘰疬方(《岭南草药志》) :断肠革根、缝老木薯,二味酌量。共捣烂,用酸醋煎--zb时取起,候冷敷患处,连敷三天。
3、.治痈疮肿毒方(《广西药植图志》) :生断肠草四两,黄糖五钱。共捣敷患处。
4、治痈疽方(《岭南草药志》) :断肠草晒干研末后,混合凡士林,制成软膏敷患处。
5、治远年臁疮方(《岭南草药志》):鲜大茶药一斤,煎水洗患处,日洗数次,洗后将药叶一张贴疮口。
6、治瘭疽方(《岭南草药志》):大茶药叶、石灰。二味捣烂。贴患指第三节,有脓即溃,无脓即消。
7、治风湿关节痛方(《广西药植图志》) :干断肠草一两,防风二钱,独活一钱,共研粗末,用纸卷烧烟熏患处。
8、治刀伤方(《岭南草药志》) :断肠草捣烂,敷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