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健-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一包针(《中药志》),千年见(《药材资料汇编》)。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有止痛消炎解毒作用。
加工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
2、切制
①润切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②蒸切取原药材,加水浸1―3小时,闷12小时至 2天,蒸热切片,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肝、肺、肾三经。
(千年健)图片原于百度百科
功效主治
1、去风逐痹:本品味苦辛。性温。入肺肝肾三经,有去风通络,逐痹止痛之功,常用于风湿痹痛,肢节酸痛等病。
2、壮筋骨:本品辛温,入肝肾经,辛能散,能行气行血,温能去寒,有养血活血,入肝肾经,有补益肝肾之功。故能治疗因肝肾亏虚,精血不能濡养筋骨经脉,而出现的下肢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遗精或遗尿,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用千年健补益肝肾,壮筋骨,诸症能除。
3、和胃止痛 :《素问・举痛论篇》:“寒邪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症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喜热饮,苔蒋白,脉弦紧,治宜用千年健,温中散寒,和胃止痛,功效显著。
4、消肿腓脓: 《外科大成・胁部》:“腋直下髀骨,足少阳,足厥阴二经相火之司也,二经之气不平,则风火内搏。荣逆血郁,热聚为肿痛之所由而生出。”症见:初起如梅李,继则逐渐增大,或高肿如碗,色红作痛,引及肩背,憎寒发热,稽留不退,及至肉腐脓溃。脓水不易排出,治宜用千年健。托里排脓,消肿散结,功效最优。
鉴别应用
千年健与独活,皆主下行,去风胜湿善治痹痛,但独活偏治腰痛,千年健偏治足跟痛,虽同入肾经,而主治部位有别。
用法用量
内服:4.5―9克,煎汤,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柑园小识》:“忌莱菔。”
2、《饮片新参》:“阴虚内热者慎用。”
【配伍应用】
1、配桂枝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或气血寒滞,闭经、痛经、桂枝辛温,辛去风寒,温通经脉,横行肢臂;千年健亦辛温,补肝肾,强筋骨,性善下行。二药合用,温寒燥湿,活血止痛。
2、配干姜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食少不运。呕吐泄泻,干姜辛热,驱寒温中,扶助阳气。如《药性论》曰:“主温中,腹痛。”千年健辛温,散寒通脉,温暖中州,《本草纲目拾遗》论其:“止胃痛,”相须为用,温中逐寒,和胃止痛,虚寒去,脾胃健,脘痛消,吐泄止。
3、配杜仲补肝肾,强筋骨,若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失养,下肢痿软,腰脊酸痛,杜仲甘温,补肝益肾,养筋壮骨。如《玉楸药解》曰:“益肝肾,养筋骨,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千年健辛温,温经通脉,健壮筋骨。《本草纲目拾遗》载其:“壮筋骨。”二经药相合,肝充筋健,肾充骨强。
4、配穿山甲, 治风火毒盛,稽留肤表,血郁热聚,红肿痛,腐肉溃破,脓出不易。千年健辛散通滞,散结消肿,《本草再新》曰:“治痈瘘疮疽……消肿排脓”。穿山甲成寒破积,泄火排脓。《本草纲目》曰:“消痈肿,排脓血”。相须为用,清热消肿,托里排脓,堪为疗痈消疮要对。
5、配川芎活血行气,去风除湿,若风寒湿邪闭阻经脉,气滞血瘀则肢节疼痛,拘挛不利。川芎辛温,走窜行散,去风活血。《神农本草经》曰:“主寒痹,筋挛缓急。” 千年健苦温,苦燥温通,除湿通络。《饮片新参》曰:“去风湿痹痛。”二药相伍,去风除湿,活血通络,气血畅利,痹痛可解。
6、配陈酒通血脉,壮筋骨。陈酒辛温,温脉,行药势。《本草纲目拾遗》论其:“通血脉。”千年健亦辛温,通经络,健骨。《本草纲目拾遗》曰:“壮筋骨”。二药相配,温经活络,活血行血,坚筋壮骨,故《本草纲目拾遗》载:“壮筋骨,浸酒”。
方剂制剂
1、治老年人筋骨无力,手足麻木(《经验方》) :本品、熟地、当归、枸杞子、南五加皮、续断、桂心、独活、羌活、山药、苍术。水煎服。
2、治筋骨疼痛,肢体麻木(《经验方》) :本品、红花、当归尾、桑寄生、透骨草、骨碎补、海桐皮、络石藤。水煎服。
3、治老年人胃痛(《经验方》):本品、香附、高良姜、鸡内金、木香、砂仁、陈皮、丹参。水煎服。
4、治痈疽疮肿(《经验方》) :千年健、穿山甲、野菊花。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