箻草的功效作用

别名异名

勒草、黑草 (《名医别录》),葛葎蔓(《唐本蕈》),葛勒蔓(《蜀本草》),来莓草(《开宝本草》),葛葎草(《圣济总录》),葛勒子、涩萝蔓(《救荒本草》),割人藤(《本经逢原》),假苦瓜、苦瓜藤(《广州植物志》),锯锯藤(《贵州民间方药集》),五爪龙、牛跤迹(《福建民间草药》),老虎藤(《安徽药材》),拉拉蔓(《河北药材》),过沟龙(《江西草药》),穿肠草、拉拉秋(《东北药植志》)。

(箻草)图处源于百度百科

药材鉴别

箻草,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甘苦者为佳。主产于河北、河南、江浙、江苏、安徽等地。

药理作用

抑菌试验:50%葎草乙醇浸液对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显著抑制作用,捧草花果对结核杆菌有显著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有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某些真菌、酵母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加工炮制

1、净剂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

2、切制 除去杂质、木质茎、残根,淋水稍润,切段、晒干、筛出灰屑。

性味归经

【性味】甘、苦,寒,无毒。

【归经】入肺、肾、大肠三经。

功效主治

1、清热解毒:本品味甘苦,性寒,甘能补,苦能燥湿,能清热解毒,苦寒能清热降火。善用于疟疾、腹泻、痢疾、肺结核、肺脓疡、肺炎、疮痈、蛇虫咬伤等疾病。

2、利尿消肿:本品苦寒,入肾经,有清热降火,利尿之功效。常用于淋病、小便不利、湿疹等疾病。

3、消瘀散结本药味甘苦寒,有软坚散结,祛瘀之功效,可用于瘰疬、痔疮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9—18克,煎汤服;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非热病者慎用。

【配伍应用】

1、配黄芩:黄芩味苦性寒而气薄,主入上焦,善泄肺中火邪,治上焦湿热,疗膈上热疾,除胸中气逆。二药相配,增加清热泄火之功效,使疟疾,疗痈,蛇蝎咬伤均可用此对药,均可收到良好效果。

2、配葛根:本品味甘辛,性平。具升阳发表、解肌肉之热,清肠胃之火。生津止渴之功。二药相伍,即能清热泄火,又不伤阴,使腹泻用此药,症即消。

3、配芍药:白芍酸寒柔润,微苦可补阴,略酸又可收敛,最能敛肝之液,收肝之气,而令气不妄行,为养肝柔肝之要药。二药相配,即能收敛,又能清热解毒。使肠炎、痢疾均有较显著的功效。

4、配银花:二药共用,即能清热解毒,又能化毒排脓,肺痈用此二药最佳。

5、配百合:百合甘寒,敛阴润肺之品。大凡肺热炽盛,气火灼金,津伤肺燥或肺痨久嗽,痰中带血,可以清肺热,润肺燥而止咳。二药相配,具有较平缓的清润肺燥,止咳宁嗽,又有补虚杀虫之功。肺痨用此药,疗效显著。

6、配萹蓄:本品有清热利水之药。蔚蓄苦降下行,入膀胱经,能清利膀胱湿热而利水通淋,长于除下焦之湿热,治小便不利之热淋,与獯草共用,使清热泄火之功倍增,又能利尿通淋,使热淋、小便不通,用二药症状即可消退。

7、配夏枯草:本药苦辛而寒,入肝胆二经,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之功。葎草甘苦而寒,有软坚散结,清热降火之效,二药相配,软坚散结祛瘀之功倍增,使瘰疬、瘿瘤均有显著疗效。

方剂制剂

1、治新久疟疾方(《本草纲目》) 葛葎草、恒山末。治疟疾壮热不寒,头痛,肢体烦疼,面红目赤等症。

2、葛葎草浴方(《圣济总录》) 葛葎草、益母草。治疗乌癞、肿毒,湿疹等症。

3、治痈毒方(福建民间草药》) 本品鲜叶、红糖。治痈毒初起,皮色不变,、硬不痛者。

4、治蛇蝎咬伤方(《福建民间爵草药》)本品鲜叶、雄黄。治蛇蝎咬后,局部疼痛,红肿热,,出血或局部瘀血,发热等证。

5、治小儿天泡疮方(《江苏药材志》) 割人藤煎水洗。治全身走水疮,疼痛,身热等症。

6、治瘰疬方(《福建民间草药》) 葎草叶、黄酒、红糖。治肝气郁结,气滞伤脾,痰内生,结于颈项、出现结块肿大如豆粒,一个或数个不等。

点击显示
· 八仙草的功效及作用
· 犀角的作用及功效
· 小檗的功效及作用
· 醉鱼草的功效及作用
· 寒水石的功效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