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白附子介绍
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为白附子,又名禹白附。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侧根名关白附。
【性味功效】
味辛,性温。功效:祛风湿,逐寒痰。
【传统应用】
主治寒湿偏正头痛,四肢风湿痹痛酸麻,以及中风、口眼歪斜等病症。
传统方剂
①牵正散(《本草纲目》)杨氏家藏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赤苓、川芎、甘草,治疗中风、口眼喁斜,半身不遂;
②三生丸(《济生方》):白附子、半夏、天南星,治疗痰厥头痛。
在著名方剂玉真散中,白附子也是重要的药物,以治疗破伤风。
主要成分
禹白附含β-甾醇,及其葡萄糖、肌醇、皂苷、有机酸。
关白附含生物碱、次乌头碱,及关附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
药理作用
禹白附
(一)镇静
本品温浸剂小鼠腹腔注射与戊巴比妥有协同作用,并随剂量增大,镇静功效增强。
(二)抗结核杆菌
本药注射液对豚鼠感染人型结核杆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随剂量增大,抗结核效果增强。
关白附
(一)消炎镇痛
关附甲素能明显抑制蛋清、5一HT及甲醛引起的大鼠实验性关节炎。
(二)减慢心率
关附甲素注射对豚鼠心动过速有明显的减慢心率作用,是关附甲素直接作用于窦房结引起的。
关附甲素静注有对抗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能显著降低室颤发生率和病死率。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是使心肌传导速度减慢,从而阻滞了折返的发生。并进一步认为关附甲素减慢传导是通过对快钠通道阻滞的结果。
(三)稳定细胞膜和降低血管通透性
关附甲素对低渗、加热、低pH和皂素引起的溶血,均有明显的保护功效,说明关附甲素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
关附甲素皮下注射能显著降低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四)提高耐缺氧
关附甲素腹腔注射有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的作用,能延长小鼠存活时间。
临床应用
1、治疗面神经麻痹。
2、治疗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
3、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骨关节炎等。
4、治疗颈淋巴结结核。
5、治疗脑肿瘤头痛。
剂量与用法
临床常用剂量:制关白附、制禹白附各3~6g。
大剂量:制关白附、制禹白附各6~12g,不宜更大剂量使用。
使用方法:水煎服,外敷。
临床体会
白附子传统用于面瘫、头痛、半身不遂、癫痫抽搐、风湿痹痛、痰核瘰疬等病症。这些病症应包括禹白附和关白附二药的适应证。
现知禹白附有类似天南星的功效,有镇静和抗结核作用,适合于治疗头痛、癫痫抽搐、淋巴结肿大等病症。
关白附现临床使用较多的病症为关节酸痛的痹证和风寒头痛,以及面瘫、中风后遗症。关白附药性温燥,有类似于附子的功效,有消炎镇痛作用,在治疗关节痛方面与附子相似,但附子一般很少用以治疗面瘫、中风后遗症。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有小毒。
《大明本草》:无毒。
(二)毒理试验
1、LD50制白附子小鼠静注的LD50为32.58g/kg±2.05g/kg。
生禹白附小鼠静注的LD50为29.57g/kg±2.7g/kg,与制禹白附的LD50无明显差异。
关白附之关附甲素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421.69 mg/kg+22.49mg/kg。小鼠静注的LD50为134mg/kg。95%可信限为116~154mg/kg。
2、毒性反应:制禹白附小鼠静注多数在20分钟内死亡。死亡前表现呼吸变慢,倦卧不动,或有短时惊厥。
制禹白附子小鼠灌服180g/kg,3天内均无死亡。兔灌服40g/kg,未发现有异常变化。
以上说明制禹白附静脉注射有严重的毒性反应,可导致动物死亡,但口服没有明显毒性反应。
(三)临床观察
生关白附有毒。制禹白附、制关白附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可有内热升火或胃不适反应。长期水煎服没有明显副作用。
生禹白附与南星、半夏相似,煎汤饮服无毒,药渣可能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