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的功效及作用
药物名称
【正名释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毛莨科植物升麻、兴安升麻和大三叶升麻的根状茎。本品其叶似麻,其性上升,故名。
【拉丁用名lCimicifugaloetida L;cimicifugadahurica (Turcz)Maxim;cimicifugu heracleffolia kom.
【别名异名】周升麻(《神农本草经》),周麻(《名医别录》),鬼脸升麻(《本草纲目》),绿升麻(《医学广笔记》)。
【处方用名】升麻、北升麻、蜜升麻、升麻炭、炒升 化学成分
升麻根状茎含升麻碱、水杨酸、咖啡酸、阿魏酸、鞣质及脂肪酸等。兴安升麻根状茎含升麻苦味素,微量生物碱,升麻吉醇,升麻吉醇木糖甙及兴安升麻醇等。此外尚含有糖类,树脂,有机酸等。
药理作用
1. 抑菌:绿升麻的水浸剂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实验证明,升麻的提取物对动物有降压、减慢心率的作用。
3.解热镇痛:升麻提取物具有镇静、解热镇痛的作用。
4.其它:升麻对动物离体肠管和妊娠子宫有抑制作用;对膀胱和未孕子宫有兴奋作用。
5.毒性大剂量的升麻可使人出现头痛,四肢强直性收缩,阴茎异常搏动,震颤等症状。
加工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
2.切制取净原材料,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3.炮炙
①蜜制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升麻片,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每升麻i00千克,用炼蜜25千克。
②制炭取升麻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晒干。 ③酒制取生升麻片,用白酒拌匀,稍润,待全部吸收后晾干,用麦麸炒至微黄色取出,筛去麦麸即得。每升麻片l00千克,用白酒l0千克。
④炒制取升麻片,用文火炒至微焦或焦黄。色,筛去麦懿,每升麻l0千克,用麦麸l.5千克。。”
⑤熬制 先将锅烧热,加入麦麸与升麻片,炒至微黄
性味归经
【性味】辛、甘,微寒。
【归经】入脾、胃、肺、大肠四经。
攻效主治
1.发表透疹 升麻味辛,性凉,辛可升散,寒可清热,本品轻浮上行,可发表透疹,即升散,又清泄。
2.清热解毒 升麻具清热解毒之功,《神农本草经》:“治风肿诸毒,咽喉口疮。”,《本草纲目》称之为“疮家圣药”。故可用于热毒所致的多种病证。
3.升阳举陷 本品味甘且辛,辛甘发散为阳,又体轻上浮,入脾经,故可升脾气,脾为后天之本,脾主升,主四肢,主运化,主统血,若因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造成元气亏损,气机升降失调,而致中气下陷,升举无力的气陷之证,而见气短乏力,神疲懒言,脘腹胀坠,伴大便稀溏,久泄不止,下痢无度,便随矢气丽溢出}或胃脘满痛,食后更甚,内脏下重,便后脱肛,无力自收,纳而复出;或妇人少腹胀坠,子宫下垂,甚则便血,崩漏等。此皆因脾气不足,升举无能所致,用本品,可升举下陷之清阳,使脾有升举之力。《本草纲目》:“治阳陷眩晕,胸胁虚痛,久泄,下痢后重,遗浊,带下崩中。”,本品对于中气下陷之各种病症皆可应用,实为升阳举陷之要药,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即用本晶升阳举阳之功,而升举下陷之清阳。其效可见。
鉴别应用
葛根、升麻、柴胡都有发表升阳作用,但葛根为阳明经之主药,即能解肌退热,又能鼓舞胃气上升而生津止渴,煨熟能升阳止泻;升麻能散肌表风邪,去阳明头痛,又善升脾胃之阳气,主治阳气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柴胡主散少阳之邪;善治往来寒热,又能升举阳气,常与升麻同用,治气虚下陷之症,然升提之力。不及升麻。又升麻、葛根均能透发斑疹,升麻可解毒,柴胡能疏肝,为其不同之处。升麻蜜制升阳力胜,炒制收敛止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煎水含漱或淋洗。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凡吐血鼻衄,咳嗽多痰,阴虚火动,肾经不足,及气逆呕吐,惊悸怔忡,癫狂等病,法咸忌之。(《本草经疏》)
2.上盛下虚,阴虚火旺及麻疹已透者忌服。
【配伍应用】
1.配葛根:解肌透疹。葛根轻扬升散,可解肌退热。透发斑疹。升麻可发表透疹,二药合用,解肌透疹之力增强,对于小儿麻疹透发不畅者常相须为用。
2.配柴胡: 升阳举陷。柴胡芳香疏泄,可升可散.能疏肝解郁,又可升举清阳。升麻长于升阳举陷。柴胡升肟胆之清阳,行气于左,升麻升阳明之清气,行气于右,二者合用,一左一右,直升胃之清阳,可用于清阳下陷便泻、久痢、内脏下垂,崩漏带下之证。
3.配石膏:清阳明胃火,石膏辛甘,大寒,为清肺|吾二经气分实热要药,升麻清热解毒而散郁,又为阳明之弓l经药,二者相合,既清又散,走阳明而力专,使上炎之水得散,内郁之热得清,对于阳明胃火炽盛.头瘴.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证,实为佳品。
4.配黄芪益气升阳。黄芪善补脾、肺之气,且又有升举阳气作用,升麻善举脾胃之清阳,二药台用.黄芪得升麻,则升举阳气之力增强,升麻得黄芪,则升阳之中又可补脾胃之气,对于气虚下陷之证,二者配伍,即治气虚之本,又可提升下陷之清阳,标本兼顾,使中气得补.升举有力,其证可愈。
方剂制剂
1.升麻葛根汤(《阎氏小儿方论》) 于葛、升麻、芍药、甘草。服法用量:上同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盏半,量大小与之;温服无时。功效主治:解肌透疹。治伤寒,温疫.风热壮热,头痛,肢体痛,疮疹已发未发。
2.宣毒发表汤(《痘疹仁端录》) 升麻、葛根、前胡杏仁、桔梗、枳壳、荆芥、防风、薄荷时、木通、连翘、牛蒡子、淡竹叶、生甘草。服法:水煎服。功效主治、解肌透疹.治麻疹初起,欲出不出,身热无汗,咳嗽咽痛。
3.升麻蹩甲汤方(《金匮耍略》) 升麻、当归、蜀椒、甘草、雄黄、鳖甲。服法用量;上六味,以水四升,煮襄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功效主治:“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者。
4.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服法用量:上药哎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量气弱气盛,临病斟酌水盏大,去渣,食远,稍热服。功效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治气虚下陷,少气懒言,发热,自汗,渴喜温饮,久泻、久痢,子宫下垂,脱肛,清阳下陷等证。
5.升麻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生箭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服法用量:水煎三次,一日服完。功效主治:益气升陷,治胸中大气下陷,气促急短,呼吸困难,脉沉迟微弱。
6.举元煎(《景岳全书》) 人参、黄苠、炙甘草、升麻、白术。服法用量:水一盅半,煎七、八分,温服。如兼阳气虚寒者,桂、附、干姜随宜佐用。如兼滑脱者,加乌梅二个,或文蛤七、八分。功效主治:益气升提。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重危等证。
7.升麻丸(《圣惠方》) 川升麻、马蔺子、白矾、马牙消、玄参。剂型: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楝子大。服法用量:用薄绵裹。常含一丸咽津。功效主治:治喉咽闭塞,津液不通。
8.升麻汤(《圣济总录》) 升麻、大黄、黄芩、枳实、芍药、甘草、当归。服法用量:粗捣筛,每服五钱七,用水一盏半,入灯心一握,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晚食前服。功效主治:治心有风热,生浸淫疮遍体。
9.升麻汤(《圣济总录》) 升麻、连翘、大黄、生地黄、木香、白蔹、玄参。服法用量: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丸,水二盏,煎至一盏,入芒硝末半钱匕,去滓,空心温眼,取利为度,未利再服。功效主治:治痈疽始作坚硬,皮肤紫赤,恶寒壮热, 二日未或脓者。
各家学说
1.《神农本草经》:“升麻,味甘、平、主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温疾瘴邪毒蛊,久服不夭,一名周麻,生山谷。”
2.《名医别录》:“升麻;味苦;微寒无毒。主解毒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久服轻身长年。生益州。”
3.《医学启源》:“升麻者补其脾胃,非此为引不能补。若得葱白,香芷之类,亦能走手阳明,太阳,能解肌问热,此手足阳明伤风之药也。《主治秘要》云,其用者有四:手足阳明引经一也;升阳于至阴之下二也;治阳明经分头痛三也;去皮肤风邪及至高之上四也。…‘脾痹非升麻不能除。”
4.《汤液本草》:“东垣云,升麻入足阳明。若初病太阳正,便服升麻,葛根,发阳明经汗,或失之过,阳明经燥,太阳经不可解,必传阳明矣,投汤不当,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朱(肱)氏云,瘀血入里,若衄血,吐血者,犀角地黄汤,乃阳明经圣药也。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升麻。犀角性味相远不同,何以代之?盖以升麻止只引地黄及余药同入阳明耳。仲景云,太阳病,若发汗,若利小便,重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其害不可胜言。”
5.《本草纲目》:“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青气上行,此乃禀赋素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务,脾胃引经最要药也。升麻葛根汤,乃发散阳明风寒药鱼-,时珍用治阳气郁遏及元气下陷诸病,时行赤眼,每有殊效。大抵人年五十以后其气消者多,长者少,降者多,升者少,秋冬之令多而春夏之令少,若禀受弱,而有前诸证者,并宜此药活法治之。”
6.《本草汇言》:“升麻,散表升阳之剂也。疗伤寒,龠阳明在表(发热,头额痛,眼眶痛,鼻干,不得眠)之邪。发痘�于隐密之时,化斑毒于延绵之际。但味苦寒平,所以风寒之邪,发热无汗;风热之邪,头风攻痛,并目疾肿赤.乳蛾喉胀,升麻并皆治之。又如内伤元气,脾胃衰败,下陷至阴之分;或醉饱房劳,有损阳气,致陷于至阴之中;或久病泻痢,阳气下陷,后重窘迫;或久病崩中,阴络受伤,淋沥不止;或胎妇转胞下坠,小水不通;或男子湿热下注,腰膝沉重;或疮毒内陷,紫黑胀痛;或大肠气虚,或肛坠不收,升麻悉能疗之。此升解之药,故风可散,寒可驱,热司清,疮疹可解,下陷可举,内伏可托,诸毒可拨。又诸药不能上升者,惟升麻可升之。观其与石膏、甘草治痛,与人参,黄芪补上焦不足,与桔梗、款冬治肺痈脓血,意可贝矣。”
7.《本草正》:“升麻,凡痈疽痘疹,阳虚不能起发及泻痢崩淋,梦遗脱肛,阳虚下陷之类,用佐补剂,皆所宜也。若上实气壅,诸火炎上及太阳表证,皆不宜用。且其味苦气散,若气血太虚,及水火无根者,并不可用。”
8.《药品化义》:“升麻、善提清气,少用佐参、芪升补中气。柴胡引肝气从左而上,升麻引胃气从右而上,入补中益气汤的鼓舞脾元之妙,使清阳之气上升而浊阴之气下降。其味苦辛,多用亦有发表解肌之功,又善引参、芪益气聪明,合柴胡治火郁五心烦热。若劳碌伤神及肺有伏火者,恐升动阳气,助火生痰,忌之。”
9.《本草逢原》:“升麻,葛根能发痘,惟初发热时可用,见点后忌服,为其气升,发动热毒于上,为害莫测,而麻疹尤为切禁,误投喘满立至,按升麻属阳,性升,力能扶助阳气捍御阴邪,故于淋带,泻瘌,脱肛方用之,取其升举清阳于上也。古方治禁口痢,用醋炒升麻,引人参,莲肉,扶胃进食,大有神效。”
10.《本草求真》:“升麻,似与葛根一类,但此辛甘微苦,能引葱白入肺,发散风寒出汗,引石膏能治阳明顶巅头痛,齿痛,引参芪能入脾胃补脾,且同柴胡能引归、苠、白术甘温之药以补卫气之散而实其表。不似葛根功专入胃,升津解肌而不能引诸药以实卫气也。但升麻佐于葛根,则入阳明生津解有肌有效,同柴胡升气,则柴胡能升少阳肝经之阳,升麻能升阳明胃经之阳,一左一右,相须而成。
11.《本草正义》:“升麻,其性质颇为柴胡相近,金、元以来亦恒马柴胡相辅并行,但柴胡宣发半表半里之少阳而疏解肝胆之抑遏;升麻宣发肌肉腠理之阳明而升举脾胃之郁结,其用甚近,而其主不同,最宜注意。故脾胃虚馁,清气下陷诸证,如久泄久痢,遗浊崩带,肠风淋露,外痔脱肛之类,苟非湿热阻结,即当提举清阳,非升麻不可,而柴胡犹为升麻之辅佐,东垣益气升阳之方,亦即此旨,并非以升,柴辔扬镳也。至于肝肾之虚,阴薄于下,阳浮于上,则不可妄与升麻,以贻拔本之祸,亦与柴胡同耳。”
12冉雪峰・《大同药物学》:“升麻名称,升字系从功用言,麻字系从形色言,升麻甘而兼苦,平而近寒,苦则降,寒则清,本为清降之品,别录名周麻,言其疏利经脉,周遍于身,盖升麻罗纹空通,较秦艽防已乌药木通,尤为明透,俨似人体经脉互络,既藉其苦降以下行,又藉其周转以上行,彻上彻下,环周不息,别录名周,是言其功用全体,本经名升,是言其功用要点,苦降原下行,易知者不必言,其功用之升,出乎气味之外,不得藉命名以贴亦其义,讵近人只知其升,不知其降,并不知其周,又谓柴胡左升,升麻右升,桂细辛宣阳,柴胡升麻升阳,左右固属意说,而衡以药学通义,亦未开苦寒之品,可升阳者,既误为升阳,又误为发阳火旺不可用,火旺而与用苦寒透刺之品,实属千古异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