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茯苓图片
茯苓介绍
茯苓寄生在赤松或马尾松等的树根上。外皮部称茯苓皮,近外皮部的淡红部分称赤茯苓,内层白色部分称白茯苓,菌核中间抱松树根而生者称茯神。中医过去曾分为四味药。据说现已合并都作为茯苓一味药。
(图: 茯苓)
朱茯苓
朱砂拌茯苓名朱茯苓。由于朱砂为汞类药,有毒,现已淘汰。
性味与功效
味甘,性平。功效:利水化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
传统应用
主治小便不利,水湿停滞;食少闷胀,恶心,大便溏薄;痰多咳嗽,以及心悸、失眠等病症。
传统方剂
①五苓散(《伤寒论》):茯苓、猪苓、桂枝、白术、泽泻,治疗水肿,小便不利;
②茯苓汤(《素问玄机原病式》):茯苓、白术,治疗湿泻;
③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治疗痰饮病。
在许多著名的各类古方中都有茯苓,如二陈汤、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五皮饮、胃苓汤、防已茯苓汤、桂枝茯苓丸等方中,茯苓都作为配伍药使用。
茯苓的主要成分
主要含多糖类茯苓聚糖和三萜类茯苓酸等成分。
1、爹糖类主要β-茯苓聚糖,约占干重的93%。其合成衍生物有茯苓多糖(即茯苓次聚糖),羟乙基茯苓多糖、尿素茯苓多糖、羧甲基茯苓多糖。
2、三萜类有茯苓酸、乙酰茯苓酸、松苓酸、齿孔酸、茯苓素。
3、其他尚含麦角甾醇、树胶、蛋白质、卵磷脂、胆碱,无机物钾、钠、镁、,铁、钙、磷等。
#p#副标题#e#茯苓的药理作用
(图:茯苓的原貌)
(一)利尿
茯苓醇浸液腹腔注射家兔,慢性试验连续5天,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但急性试验较弱。在对大鼠、小鼠的试验中未显示。
许多试验指出,对在健康人和动物不明显,但可增加水肿患者尿液的排出,对肾炎水肿有显著的利尿作用。
此研究表明,茯苓素具有与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结构,在体内试验能拮抗醛固酮活性,提高尿中Na+/K+比值。因此,茯苓素可能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并是茯苓的有效成分。
茯苓利水渗湿功能与影响机体水盐调节机制有关。茯苓素对NaT、K+ -ArP酶和细胞中总ATP酶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茯苓素对该酶的激活作用可促进机体的水盐代谢功能。
(二)免疫增强
茯苓多糖、羟乙基茯苓多糖在体内外试验中均能明显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在体外试验中可使淋巴细胞毒性增强20~28倍,使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显著上升。 对接触性皮肤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
(三)抗肿瘤
茯苓多糖、羧甲基茯苓多糖和茯苓素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茯苓多糖对生长迟缓的移植性肿瘤抑制作用尤为显著。茯苓素与CTX、5~Fu等化疗药同用,可明显增强疗效,提高抑瘤率。
茯苓抗肿瘤的机制一方面是直接的细胞毒作用。
(四)其他
1、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其浸剂对家兔离体肠肌有直接的松弛作用;对大鼠试验性胃溃疡有防治作用,可使胃酸降低。
2、保肝:羧甲基茯苓多糖可使小鼠中毒性肝炎及其代谢障碍明显减轻,ALT下降。连续给药可明显增加肝脏再生速度。
3、抗炎: 羧甲基茯苓多糖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和继发性炎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还改善了大鼠的全身症状。
4、镇静:茯神煎剂腹腔注射可明显降低小鼠的自发活动。羧甲基茯苓多糖可使小鼠肝匀浆细胞色素P450含量减少,增强硫喷妥钠对小鼠的中枢抑制作用。
5、尚有降糖功效。
#p#副标题#e#临床应用
1、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浮肿、腹水。
2、治疗胃肠炎轻症。
3、治疗体虚乏力。
4、治疗消化道癌症以扶正抗癌。
5.、治疗失眠轻症。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9~15g。
临床常用剂量:9~15g。
大剂量:15~60g。
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或入丸、散吞服,浸酒内服。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临床观察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60g以下)水煎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