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异名

南麦、北麦、新小麦、陈小麦、白面、小麦面。

处方用名

小麦、白面、小麦面。

(小麦)

化学成分

种子含淀粉53-70%,蛋白质约11%,糖类2—7%,糊精2—10%,脂肪约1.6%,粗纤维约2%,含脂肪油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肪酸的甘油酯,尚含少量蛋白酶,淀粉酶,芽糖酶,谷甾醇,卵磷脂,精氨酸及微量维生素乙等。麦胚含植物凝集素。

药理作用

1、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糖、蛋白质等物质代谢:

2、增加血糖。

选方收集

玫瑰甘麦大枣

【材料】玫瑰花3~15克、小麦20克、大枣3~6枚、甘草3~6克。

【制作方法】水1000毫升,先煎甘草,去渣,后入小麦及大枣。煎至700毫升,最后放入玫瑰花,盖碗3分钟,饮用。

【功效】疏肝理气、养心解郁。适合肝气不舒、气郁烦闷的人调理。

【出处】聚健康20151210掌握茶奥秘-气郁体质

性味归经

甘,凉。入心、脾、肾三经。

功效主治

1、养心益脾,本品入心、脾二经、功能养补心气,益脾补虚。常可用于脏躁,泄痢等证。

2、清热润燥,本品善补心气,益肾健脾而养阴除烦。性凉清热,故宣烦热,消渴等证。

3、止血散血,本品功能止血和血,散血止痛,故宣金疮出血,内损吐血等症。《本革纲目》曰:“小麦面敷痈肿损伤,散血止痛,”金疮出血.,宜用本品,内服外用皆可。

鉴别应用

小麦味甘,性微寒功能除热润燥,止血散血及养心益髀,用于烦热,消渴,金疮,吐血、泄痢及脏躁等证,大麦甘咸,凉,功能和胃,宽肠。利水,宜治食滞泄泻,小便淋痛,水肿,汤火伤等。

用法用量

内服:小麦煎汤,30-60克;或煮粥,小麦冷水调服或炒黄温水调服。

外用:小麦炒黑研末调敷,小麦面干撒或炒黄调敷。

宣忌配伍

【和合宜忌】

畏花椒、莱菔子。《本草纲目》:“小麦面畏汉椒,萝菔。”

【配伍应用】

1、配大枣,大枣与小麦皆能益气生津,然大枣味甘,性温,偏入脾经,为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品;小麦味甘,性凉,偏入心肾经,功能养心益肾,除热止渴,二药相伍,一温一凉,一入心经,一走脾经,相辅相成,健脾养心,益气生津,宜治脏躁,精神不安等证。

2、配麦冬,麦冬与小麦均能清心除烦,生津止渴,小麦功能养心益脾,散血止血,清热润燥,麦冬则清肺益阴,养胃生津,除烦清心,润肠通便,二药相须配伍,益心气养肺阴,生津止渴,润肺除烦,宜消渴及阴虚内热诸证。

方剂制剂

1、烫伤方《千金方》炒面、栀子仁末。和油调敷,治火燎成疮。

2、道淋汤《养老奉亲书》小麦、通草。水煎服,治老人五淋,身热腹满。

3、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甘草、小麦、大枣。水煎服。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亦补脾气。

各家学说

1、《名医别录》:“除热,止燥渴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

2、《本草拾遗》:“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

3、《本草纲目》:“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烧存性油调涂诸疮。汤火灼伤”。“小麦面敷痈肿损伤,散血止痛,生食利大肠。水调服止鼻衄,吐血。”

4、《本草图经》:“小麦性寒,作面则温而有毒,作麴则平胃止利其皮为麸性复寒,调中去热,亦犹大豆作酱豉,性便不同也。” 。

5、《医学入门》:“小,形小也,脉也,以继续谷米,续民命脉,即今人所磨为面食者,无毒,主养心肝气,除热,止烦渴。咽干,利小便,止漏血,唾血,暴淋,杀蛔虫,合汤皆完用之,热家疗也。”

点击显示
· 麦门冬的功效与作用
· 天门冬的功效与作用
· 杨梅的功效与作用
· 木豆的功效与作用
· 龟板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