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蒲的功效与作用

香蒲味甘性平,入脾肾二经,具有补脾益肾之功,主要用于脾肾不足引起的牙齿松动,目昏,耳眩等证。

药材鉴别

本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长,有须根,八九月收叶,质硬,有韧性。《本草纲目》曰其“可以为席,以可作扇,以产于泰州者良。”

化学成分

宽叶香蒲全草含多量维生素B1、B2和C。含钙量极低。

药理作用

促进胃肠道的吸收和消化功能。增加血管的致密度。

加工炮制

1、净制 除去杂质,洗净。

2、切制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肝、肾三经。

功效主治

1、补脾益肾,本品味甘性平,入脾肾二经,具有补脾益肾之功,主要用于脾肾不足引起的牙齿松动,目昏,耳眩等证。《本草纲目》载“坚齿明目、聪耳”。

2、生津润燥,本品味苦性平,能润燥而生津,多用于肾阴亏虚之消渴,症见: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尿混浊,如脂膏,口干唇燥,舌红,脉沉细数。可用本品治疗。

3、安胎止血,本品味甘性平,能补益和中,缓急,故有安胎止血之功。主要用于肾虚引的胎动不安,症见:妊娠小腹下坠,或胀或痛,腰酸腰痛,阴道下血,头晕耳鸣,两腿软弱,尿频或失禁,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者。可用本品治疗。

4、解毒消痈,本品具有解毒消痈之功,用于乳痈。本病多见于妇女产后,其病因有因肝气郁结,胃热壅滞;或因乳汁积滞;或乳儿服乳损伤乳头、感染热毒;或严后血虚感受外邪,以致湿热蕴结,气血凝滞而成。多发于乳房外上方,其症初起硬结胀痛,焮热,伴有恶寒壮热者。可用本品治疗。椐《经效产宝》载“蒲黄草,熟捣,敷肿上,日三度易之,并叶煎汁饮之亦佳,食之亦得。”

5、利尿通淋,本品甘、平,归脾、肾二经,甘有补益利尿之功,主要用于脾肾亏虚之淋症。症见:小便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质淡,脉虚弱。《本草纲目》;“利小便”。故治本诞。

6、鉴别应用,香蒲与蒲黄苗,二药皆甘平无毒,但香蒲偏补,益中气而坚齿明目,蒲黄偏泻,祛瘀滞而止血利尿。

用法用量

内服:3-9克,煎汤。研末成烧灰入丸、散。外用:捣敷。

宜忌配伍

【和合宜思】

得滑石、法夏为之使。

【配伍应用】

1、配滑石,香蒲具有利尿作用,滑石甘、淡,性寒丽滑,寒能清,滑能利窍,能清膀胱热结,通利水道。两药相配,共奏利小便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

2、配法夏,法夏辛、温,有毒,辛能行散,温能通,故具有辛散消痞,化痰散结之功,配伍香蒲消痈散结,用于治疗关格上下不通,膈中觉有所碍,欲升不升,欲降不行,升降不行,饮食不下,大便不出等证。

方剂制剂

1、薄香散(《金匮要略>) 蒲灰七分,滑石三分,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主治小便不利。

2、治关格不通方(《本草汇言》) 真香蒲末30克,半夏曲18克,川贝母1 5克,苏子12克,茯苓9克,白术6克,枳实、沉香各3克。俱为极细末,炼蜜丸,如黍米大。每空心服6克,豆腐浆冲下。主治关格上下不通,膈中觉有所碍,欲升不升,欲降不降,升降不行,饮食不下,大便不出。

3、治产后妒乳并痈方(《经效产宝》) 蒲黄草,熟捣,敷肿上,日三度易之,并叶煎汁饮之亦佳,食之亦得。

各家学说

1、陶弘景:“香蒲,方药不复用,俗人无采,彼土人亦不复识者。江南贡菁茅,一名香茅,或云是熏草,又云是燕麦,此蒲亦相类尔。”

2、《唐本草》:“香蒲,即甘蒲作荐者,春初生,用白为俎,亦堪蒸食。山南名此蒲为香蒲.谓昌蒲为臭蒲。陶隐居所引菁茅,乃三脊茅也。其燕麦、熏草、香茅、野俗皆识,都不为类,此并非例也。蒲黄即此香蒲花是也。”

3、《本草图经》:“蒲黄,生河东池泽。香蒲,蒲黄苗也,行南海池泽,今处处有之,而泰州者为良。春初生嫩叶,未出水时红白色,茸茸然。至夏抽梗于丛叶中,花抱梗端,如武土棒杵。蒲黄即花中蕊屑也。细若金粉,当其欲开时,有便取之。市鏖间亦采以蜜搜作果实货卖,甚益小儿。”

4、《纲目》:“蒲,丛生水际,似莞而编,有脊而柔。二、三月苗,采其嫩根,一宿可食。亦可煨食蒸食,乃晒干磨粉作饼食。《诗》云,其蔌伊何,唯笋及蒲,是矣。八、九月收。叶发为席,亦可作扇,软滑而温。”

 

点击显示
· 黑脂麻的功效与作用
· 蛹草的功效与作用
· 莲子的作用与功效
· 锁阳的功效与作用
· 黄荆子的功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