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异名
苦木通(《中药材品种论述》),马木通 (《东北植药图志》)。
(关木通)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药理作用
1、利尿 实验室观察:木通煎剂给家兔静注或灌胃均呈利尿作用。
2、对心血管影响 小剂量关木通剂使离体和在体蟾蜍,心脏收缩力增强,大剂量呈抑制作用,给麻醉犬、兔静注小剂量,使血压先升高、后下降,且持续时间较久。大剂量时则血压变化曲线为双峰,但某些实验仅出现持续性血压下降。
3、抗菌本品煎剂在试管内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以及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皮肤真菌和致病性皮肤癣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其他本品煎剂对小鼠离体小肠有兴奋作用,对离体小鼠未孕和已孕子宫呈现抑制作用。可抑制大鼠腹水型肝癌的生长。具有抗肿瘤作用。
5、毒性反应大剂量服用可使肾脏发生普遍性损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加工炮制
1、净制取原材料,除去杂质。
2、切制冼净、略浸、润透、切薄片、干燥。
性味归经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小肠、膀胱三经。
功效主治
1、清热利尿:本品味苦,性寒,苦可降泄,寒能清热,入心、小肠、膀胱三经,故上可清心降火,下能泄小肠之热。苦可燥湿,故可清利膀胱湿热,使湿热火邪下行从小便泄出,故本品有清热利尿之功。《药性论》载:木通“主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大,除烦热。”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则热之,上之下之,开之伐之,适事为故”的治疗原则,用本品苦、寒之性,清火泄热。临床可用予心火亢盛之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或膀胱湿热,湿热内盛所致小便赤涩热痛,血淋、妇女带黄阴肿等证。心与小肠相表里,《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灵枢·本输》曰:“膀胱者,津液之府也。”故心经之火可下移小肠。本品亦能利小便,而泄小肠湿热,即上清下泄,对于心火上炎,膀胱湿热之五淋症等证实为佳品。
2、通利血脉:本品木质断面具网状小孔,且两面相通,形似血脉之象,苦有泄降之性,入心经,心主血脉,故本品有通利血脉之功。《日华子本草》载:本通“破积聚血块、排脓,治疮疖,止头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闭,月侯不匀,天时行疾,头痛目眩,赢劣乳结,及下乳。”人体血脉周流不息,以通为顺,若经气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甚则导致血瘀等病变,而临床表现为遍身酸痛,妇女闭经,乳汁不通,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的痹证等。本品入心,通利血脉,血脉通则痛自消,此方“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气血流畅,尉经水来,乳汁下,因其性寒,且利湿热,故对于湿热痹症为患者,亦为良剂。
3、鉴别应霜 古代木通互通草混淆,古书称为通草,即今之木通,古书称通脱木者,即今之通草,当知区别。木通、通草均有清利湿热及通乳作用。但木通味苦,泄降力强,主清,入血分,又可通利血脉关节而通经下乳;通草甘淡、泄降力缓,主清肺热,入气分,又可入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木通心与小肠火盛之口舌生疮,尿涩尿血多用之。通草湿涩证较为常用。
用法用量
内服:3—6克,煎汤;或入丸、散。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无湿热者及孕妇忌用。
【配伍应用】
1、配竹叶,清心降火力量增强,并寓有治腑以治脏之意。可用于热盛心烦,口疮舌红。尿赤涩痛之证。
2、配茯苓,治疗湿热下注,小便赤涩,淋症等。
方剂制剂
1、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生地黄、本品、生甘草梢。服法:上药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功用: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主治:心经热盛,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
2、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木通、大黄。用法:上为敷,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芯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主治:湿热下注。热淋,血淋、小便浑赤,尿时涩痛,淋漓不畅,甚或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咽干燥、舌苔黄腻,脉滑数。
3、木通汤(《圣济总录》) :本品、钟乳、漏芦、栝蒌根、甘草。服法:上五味,捣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黍米一撮同煎,候米熟去滓,温服,不掬时。主治:产后乳汁不下。
4、木通散(《圣惠方》) :本品、赤茯苓、羚羊角屑、升麻、马蔺根、川大黄、川l芒硝、前胡、桑白皮。服法:上为末,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汁时温服。主治:喉痹,心胸气闷,咽喉堵塞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