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的作用
杀菌、消灭体体内的有害细菌,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抑制风湿病、抗癌、抗肠胃气胀。大蒜素经过氧化后效果才会增加,所有生吃的效果不如熟吃。
别名异名
独蒜(《普济方》),独头蒜(《补缺肘后方》),葫(《名医别录》),胡蒜(崔豹《古今注》)。
(大蒜)
性味归经
辛,温。入脾、胃、肺三经。
功效作用-中医
1、行气消滞:大蒜味辛性温,辛散温通,故有行气消滞之功。如《本草衍义补遗》曰:“大蒜,性热善散,善化肉,故人喜食,多用于暑月。其伤脾伤气之祸,积久自见,化肉之功,不足务言。”
2、暖胃健脾:如《随息居饮食谱》曰:“生辛,热;熟甘,温。”有暖胃健脾之功。《本草经疏》曰:“去寒温,化积聚,暖脾胃,行诸气”。用治脘腹冷痛等证。
3、辟秽驱邪: 《本草经疏》曰:“葫,大蒜也,辛温能辟恶散邪,故主除风邪,杀毒气辛温走窜,无处不到,故能归五脏。”
4、解毒杀虫: 《名医别录》曰:“大蒜散痈肿蘑疮,除风邪杀毒气。”按李迅蒜钱炙法云:“痈疽发,着炙胜于用药,缘热毒中膈,上下不通,必得毒气发泄,然后解散。凡初发一日内,便用大独头蒜,切如小钱厚,贴顶上炙之。三壮一易,大概以百壮为率,一使疮不开大,二使内肉不坏,三疮口易合,一举而三得也。”
5、治面生疣赘: 多由于风邪搏于肌肤而发生,或肝虚血燥,筋脉不荣所致,初起小如粟米,渐大如黄豆,突出皮面,色灰白或污黄,蓬松枯槁,状如花蕊,数目多少不一,挤压时则疼痛,碰撞摩擦易出血,治宜大蒜用艾炷在疣赘上炙10壮。即用醋磨硫黄涂纸上,贴所炙处,二日一换,其痒,挤出脓如绿豆粉即愈,法出《证治准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泡4、5~9克,生食,煨食或捣泥为丸。外用:捣泥敷。作栓剂或切片炙。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阴虚火旺者,以及目疾,口齿,喉舌诸患和时行疾后均忌食。
2、《本草经疏》:“凡肺胃有热,肝肾有火,气虚血弱之人。切勿沾唇。”
3、《本经逢原》:“脚气,风病及时行病后忌食。”
4、《随息居饮食谱》:“阴虚内热,胎产,痧痘,时病,疮疟血证,目疾。啮喉舌诸患,咸忌之。”
药理作用
1、大蒜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霉菌、立克次氏体、滴虫、原虫有显著的杀灭作用。临床用生大蒜治疗阿米巴痢 疾、菌痢、滴虫性炎及百日咳等有效,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大蒜油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弗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产碱杆菌、白 色念珠菌、隐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含大蒜油的大蒜注射液多用于治疗深部霉菌感染。二丙烯基三硫化物(大蒜新素)对霉菌与细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 合成品的注射液对白色念珠菌、隐球菌等霉菌引起的疾病及菌痢等均有确切疗效。
2、新鲜提取的大蒜挥发油(相当于生药1克/公斤体重)可明显 抑制饲胆固醇引起的家兔血清胆固醇和血浆纤维蛋白含量的增高,全血凝固时间的缩短及动脉脂质含量的增加,能防止饲胆固醇所致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较正 常值增加27、6%。大蒜挥发油能有效地防止家兔主动脉的脂质沉积,大蒜油可显著降低主动脉和肝脏的胆固醇含量,显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临床观 察结果表明,大蒜对高脂血症和血液凝固性变化有非常显著的保护作用,并能显著的提高正常人和冠状动脉疾病(包括陈旧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血清纤维蛋白溶 解活性。
3、大蒜对控制饲葡萄糖所致的高血糖有明显的功效,给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口服大蒜提取物,亦有降血糖作用。
4、对猫的急性降压试验表明,静脉注射大蒜提取液0、05克/公斤(当于生药0、2克)可使血压下降50毫米汞柱,大蒜可降低实验性高血压的收缩压,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大蒜对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5、大蒜注射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机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病人淋巴母细胞转化率及玫瑰花结反应均显升高,因此,大蒜很可能是一种很好的兔疫激发型中草药。
6、代谢过程以杀灭原虫的作用为指标来阐明大蒜植物杀菌素的体内过程,说明内服后半小时即出现于血中,6小时以后方自尿中排出,内服效果较舌下给药更为显著。并不为唾液及血液所破坏,胃液、胆汁甚至可提高其功效。
7、预防胃癌:有研究证明大蒜可以预防胃癌。大蒜含有植物性抗菌素和大蒜素,能抑制幽门螺杆菌、硝酸盐还原菌。需要注意的是吃生蒜,且是捣烂后在空气中放置15分钟才能防癌。过多的吃蒜也会对胃粘膜有刺激,建议每天吃一次,一次1-2瓣即可。
毒性
大蒜局部应用有刺激性,与动物及人的红细胞接触可使之变成棕黑色,高浓度甚至可使红细胞溶解。大蒜挥发性物质可降低家兔血糖,抑制人的胃液分泌,还可引起贫血。给家兔静脉注射大蒜醇不溶成分或挥发油可使血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给予生大蒜亦有相似作用。